十年寒窗,如何比得过三代富贵?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黑衣

主角:常安周平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其实问的是父母知识储备,到底有多少个一。

也问出了父母的学习能力,一能可化几百能?

从而知道,孩子的发展中,有没有这些能力的帮助。

至于问到是否有一门特长,这正是在问是否只注意到分数这一块砖?

假设两个同等努力的学生,一个拥有另一个没有的特长,树立自信的同时,将保障还在在一条路失败后,会发现还有一条路可以走。

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?

在常安小时候,那可是砸锅卖铁都要报特长班。

结果如何呢?

由于家庭经济不支持,所学的东西,在半路上,就给扔回去了。

所以,这不仅仅是未来道路多一条选择,更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财力容错。

有容错,你便容得下错误,没有容错,错误便容不下你。

讲究完基本的家庭情况,接下来自然免不了教育。

从人的根本讲,人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,并且难以改变,而在人性之上则有更为容易改变的层面。

而学校就是负责这些容易改变的层面,但人性难以改变的层面,则要通过家长。

于是就有了后续所的问题,“你们的父母是否时常夸赞你?”

这个问题问的其实是家长有没有注意过这个层面。

如果平时缺少鼓舞的孩子,则更容易被笼罩在抑郁的氛围中。

眼睛只能看见别人,而看不到自己。

孩子需要一面镜子来看清自己,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态度,便成了镜子。

父母嘴里的,“努力不够,成绩不行,性格不好。”

便让孩子看见了这样一个做什么都不行的自己。

这样一来,便有了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的情况。

一开始,小朋友十分努力,长久得不到认可,便逐渐懈怠,最终失去自信,变得性格阴郁,胆怯畏缩。

很明显,那位名叫李波的孩子,正是缺乏这些。

没错,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全校第一,但是常安只用三言两语便将他的自信摧毁成齑粉。

不难想象,一旦他逃出井底,发现遍地是同类,便会“再而衰”,通过自己努力,发现仍然超不过身边的人,最终导致“三而竭”。

事实上,他需要被认可,拥有勇气和自信才可“一鼓作气”。

一开始,当常安问出是否规划出国的时候,众人心里都在想,这喵的不是崇洋***吗?

到现在,只有少数人反应过来。

“出国”这一说法,正是为了一个“新”字。

为什么很多旅游景点,本地人很少去,外地人却前赴后继呢?

因为对于本地人来说,它已经不够“新”了,而外地人来,则是为了更“新”。

增添见识,才会知道,“新”从何来。

是否报名比赛,不在乎是否得奖,也正是为了这一“新”字。

至于说稳定的收入,达到万元以上,便是为了砖能铺多远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十年寒窗,如何比得过三代富贵?
返回顶部